茶叶知识Tea Knowledge

道不尽的宜红茶香 ——冯绍裘传奇故事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10-11 16:15:26浏览次数:23423次

冯绍裘,中国红茶之父,宜红茶业现代发展的奠基人。冯先生发明的红茶“升降拼配”和“冷后浑”,对中国的红茶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宜红红茶为冯先生的得意之作。湖北宜红有着两百多年的加工生产历史,在湖北丰富的茶资源中,尤以宜红最为著名,宜红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列为中国最早和最负盛名的三大红茶。在最鼎盛的时代,宜红功夫红茶出口几近占到我国红茶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冯先生为宜红茶成为中国优质红茶做出了杰出贡献。

 

       发明红茶“升降拼配”

1950年我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贸易协定》规定要用红茶换回大量急需建设物资。当时双方未订定交接标准样,苏方提出各类茶叶都要按产地茶厂原级出口,其茶叶品质由苏方茶师审样决定验收,且往往向我方提出降一级验收的要求,每年降级验收数量竟高达50%以上。从50年至54年的五年之内,我方茶叶降级损失之大,十分惊人。但对于当时汉口茶厂生产的宜红茶,苏方却是一一按出厂原级接受。这主要得益于冯先生的“升降拼配法”。

冯先生提出:茶叶经过拼配,能起到取长补短、调整品质的作用。于是,他先从选好原料着手,然后使用筛分、抖提、飘播、风选、拣剔种种做法,反复加工精制,使老嫩分开,长短粗细有别,梗、片、末、夹杂物除尽,达到叶底红黑不混,最后采用升降拼配方法,把筛分好了的各级半成品分别拼配成为中上级、中级、中下级、普通级,分别补火装箱出厂(例如二级毛茶原料可筛分为中级、中下级、普通级三个级别的半成品。三级毛茶原料可筛分为中级、中下级、普通级三个级别的半成品),运上海华东茶叶出口公司交给苏方。苏方均按原级接受,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在冯先生的指导和努力下,宜红茶初步实现了初精制半机械化生产,制定了茶叶采制技术标准,建立了茶叶加工、出口标准样,扩大了红茶生产基地和出口数量。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宜红”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冯绍裘在宜红茶区创立的“升降拼配法”,推陈出新,将传统的“单级付制,单级收回”转变为“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的新工艺,将工夫红茶加工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振兴湖北的茶叶经济作出了贡献。直到今天,这一方法仍然是中国工夫红茶加工的主要原则。

   

       发现“宜红”“冷后浑”

1950年,汉口茶厂成立。其制作出的宜红茶色泽乌润、醇厚鲜爽、品质卓绝,立即成为中国中南茶区的重点基地,由汉口茶厂生产的宜红茶经由汉口口岸运往海外多个国家, 主要出口茶叶至前苏联及东亚地区,为新中国时期的外贸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汉解放后,年逾五旬的冯绍裘受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林彪之命担任中南茶叶公司副总经理兼汉口茶厂厂长。冯绍裘成为宜红茶业近代发展的奠基人,半生都致力于宜红茶的生产研究。

1952年,冯绍裘先生改良设计了宜红60型精制联合机,宜红茶区实现机械制茶,其后,宜红茶揉捻更为充分,茶汤浓度大大增强,茶叶品质有了显著提高。

1955 年至1957 年之间, 冯绍裘先生在改制宜红茶过程中,认为宜红茶具有色红艳透亮,滋味浓醇回甘,香气较高的特点,并发现宜红茶稍冷即有“冷后浑”现象产生。凭借顶级品质,宜红茶位列我国三大红茶之一,在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极高的盛誉。宜红既是中国少有的茶类老字号品牌,又是湖北珍贵的著名茶品牌,具有“冷后浑”现象的红茶被认定为高品质红茶的标准也一直沿用至今。

1987年,87岁的冯绍裘先生在武汉病逝。追悼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祁红滇红宜红洒尽心血芳名垂青史;种茶制茶品茶传授技艺桃李满天下。”